//=time(); ?>
南京楼市作为二线城市中的佼佼者,一直是各家房企的“必争之地”。除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房企进驻南京,面对地价成本日渐高企,拿地难度日益提高,带来的还有开发模式的改变,联合拿地、开发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选择。土地资源更加集中在品牌房企手里。那么,南京各品牌房企的土地储备情况到底如何?谁家余粮最多?
关于数据的说明: 1、统计地块为含住宅性质用地(不限于纯宅地),纯商业用地或其它性质地块不算在内; 2、储备地块的定义为“已拿地但未开盘的项目”; 3、联合开发项目算入拿地一方的土地储备,联合拿地项目算入拿地双方的土地储备; 4、规划地上建筑面积根据地上面积计算; 5、统计范围为南京主城区以及高淳、溧水、六合。
目前,华夏幸福、金地、中交位居南京品牌房企土地储备前三甲,宝龙、宝能紧随其后,分列四五。前五名房企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均在50万㎡以上,和排名第六位及之后的房企,形成较大的断档。
前五名房企土地储备量大,源于不少项目土地性质构成较为复杂。比如华夏幸福和金地在南部新城的项目都包含了商住混合、商办混合性质,综合容积率较高。燕子矶宝能滨江府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、商办混合用地,综合容积率高达4.05,并且此地块的出让条件中,明确了在D分区内需建设一幢地上高度250至300米的办公大楼,这将是燕子矶新城的地标性建筑。
从房企的性质来看,国企开发商和民企开发商占比势均力敌,国企开发商(含国资背景)包括金地、中交、国资、金茂、华发五家。
值得关注的是,南京四大本土房企(银城、高科、朗诗、栖霞建设)无一登上十强的席位。过去十年,随着南京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化,南京楼市“火药味”也更浓。而像朗诗、银城等本土房企则努力通过个性化、特色的发展线路寻找生存之道。目前还活跃在土拍市场的本土房企还有银城、栖霞建设、高科,而朗诗目前土地储备相对较少。
从前十房企的土地储备布局来看,有些房企特点鲜明:冠城、金科的主力在南京副城区,主城存量相对有限;国资热衷于深入南京楼市热点区域,主要布局在河西、江北核心区;华发重点布局城东一带。
近几年,南京迎来不少新晋房企。从这些新晋房企的背景来看,大家来头都不小,杭州滨江有“杭州一哥”之称,德信是杭州房企前三甲;新希望地产是川系房企老二,仅次于蓝光;华宇地产位列重庆房企前三甲,另外两家是龙湖和金科;宝能实力雄厚,还和南京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;彰泰是“广西一哥”;路劲地产是港资房企,在北京、上海有很多项目;水利地产深耕苏北。【详细】
相比几年前,开发商在南京拿地成本明显上涨。一方面地价高企,2万+的高价地随处可见,另一方面融资成本增加,合作有利于降低风险和成本,于是联合拿地和联合开发在目前的南京房地产市场屡见不鲜。未来随着拿地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(摇号政策实施),预计还会有更多项目引入合作开发的模式。
365淘房出品 监制:王莉 策划:宋晨 设计:黄治华 出品时间:2020.9.15 以上数据来源于公开招拍挂数据
请完成填写!(不外泄)
×
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房博士
最新评论